查看文章:YZL-1024-不批婚假-ds0528-dsV3-6-17
任务ID
A4B98FF8BA804D8F
使用模型
deepseek-v3-1-terminus
生成时间
2025-10-24 14:44
文章字数
12479 字
好的,我已经理解了您的需求。我将模仿您提供的超短篇小说的核心风格(以职场为背景、围绕规则与人情的冲突、包含网络舆论反转元素),创作一篇全新的、具有高吸引力的超短篇小说。故事将分为三个部分,每部分约3000字,总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。
**标题:她偷了我的设计图后,在颁奖礼上对我微笑**
**第一部分**
“苏晚,你的‘星空’系列设计图,为什么会在林薇的电脑里?”
周一清晨,我的顶头上司、设计总监赵明把一叠打印纸摔在我桌上,声音冷得像冰。
我低头,那几张我熬了无数个夜晚、倾注了全部心血画出的婚纱设计手稿,此刻正以电子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在我眼前,右下角赫然签着林薇的英文名。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。”我的喉咙发紧,大脑一片空白,“这明明是我的……”
“你的?”赵明嗤笑一声,指了指效果图上的日期水印,“系统记录显示,林薇上周三就完成了这些图,而你,上周五才提交了类似概念的初稿。苏晚,解释一下?”
办公室的同事们都竖起了耳朵,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背上。
林薇,我同组的设计师,也是我入职以来最亲近的“朋友”,此刻正端着一杯咖啡袅袅走来,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担忧。
“怎么了赵总?晚晚,出什么事了?”她凑过来,看到图纸,立刻捂住嘴,“天啊,这……这不是我的‘星夜’系列吗?晚晚,你的稿子怎么和我的……这么像?”
她的表演无懈可击,眼神里的无辜和失望几乎让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记忆出了错。
“林薇,这些图是我画的!是你上周四晚上说帮我看看,从我电脑里拷走的!”我抓住最后一根稻草,声音因愤怒而颤抖。
林薇瞪大了眼睛,像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:“苏晚!你怎么能血口喷人?我什么时候动过你电脑?明明是你借鉴了我的创意,还想倒打一耙?赵总,您可以调监控,查电脑记录!”
赵明不耐烦地挥挥手:“行了!我没空听你们扯皮。苏晚,抄袭是行业大忌。看在你是初犯,这次公司内部处理。‘星空’系列由林薇负责跟进,准备参加下个月的‘新锐设计大赛’。你,停职一周,好好反省!”
“赵总!这不公平!”我几乎要哭出来,“我真的没有抄袭!”
“证据呢?”赵明冷冷地看着我,“苏晚,拿不出证据,就闭嘴。”
林薇轻轻拉了拉我的胳膊,声音温柔却像毒蛇吐信:“晚晚,别闹了。承认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们还是好朋友。”
我猛地甩开她的手,环顾四周,那些平时一起吃饭聊天的同事,此刻都避开了我的目光,或低头假装工作,或眼中带着幸灾乐祸。
没有一个人为我说话。
我抓起包,冲出了令人窒息的办公室。
回到家,我把自己摔进沙发,眼泪终于决堤。
我和林薇同期进入这家知名的婚纱设计公司“云裳”,她活泼外向,很快和上下打成一片;我内向安静,只会埋头画图。是她主动接近我,分享零食,聊设计,抱怨上司,我们迅速成了别人眼中的“闺蜜”。
我那么信任她。
手机震动,是林薇发来的微信。
“晚晚,我知道你很难过,但你真的错了。只要你公开向我道歉,我会向赵总求情,让你尽快回来上班。”
紧接着,她又发来一条:“哦,忘了告诉你,赵总已经答应,等‘星夜’系列获奖,就升我做副总监。你……好自为之。”
我看着她虚伪的文字,恶心得想吐。
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打开电脑。我的个人电脑里有每一张设计图从线稿到成稿的全程记录,包括多次修改的时间戳和源文件。
然而,当我点开存放“星空”系列的文件夹时,里面空空如也。
不仅是最终稿,连所有的过程稿、素材、灵感来源笔记……全都不见了。
林薇做得真绝。她不仅偷走了成品,还彻底清空了我的“犯罪证据”。
我瘫坐在椅子上,浑身发冷。没有证据,我就是那个可耻的抄袭者,百口莫辩。
停职第三天,我接到人事部的正式通知:因涉嫌抄袭,予以辞退处理。
同时,我看到了公司官方公众号推送的文章——《云裳新星林薇:用“星夜”照亮婚纱设计新方向》。文章极力吹捧林薇的才华,配图是她站在我的设计图前微笑的照片,字里行间暗示某些“缺乏创意”的员工试图“不劳而获”。
这篇文章被同事们纷纷转发到朋友圈,配上“支持原创”、“薇姐牛逼”的文字。
我的世界崩塌了。
而这一切,只是开始。
不知道是谁把“苏晚抄袭被辞退”的消息捅到了网上几个设计类的论坛和八卦小组。
开始只是小范围传播,但很快,林薇的一个拥趸、也是公司的营销助理,在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职场吐槽博主那里投了稿。
稿件以林薇“朋友”的口吻,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“我掏心掏肺帮她,她却抄袭我的设计还想抢功”的故事。
故事里,我是那个阴郁、善妒、能力平平却心比天高的反派,林薇则是善良、有才华、被无耻小人背叛的完美受害者。
这篇帖子瞬间火了。
“我的天!现实中真有这么恶心的人?”
“心疼林薇小姐姐,遇人不淑啊!”
“苏晚?是不是云裳设计那个?听说人品极差,早就该开了!”
“人肉她!让这种行业败类社会性死亡!”
我的名字、照片、毕业院校、甚至我的社交账号都被扒了出来。
我的微博、小红书、豆瓣瞬间被攻陷。
私信里塞满了不堪入目的辱骂和死亡威胁。
“抄袭狗去死!”
“你爸妈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!”
“还有脸活着?赶紧自杀吧!”
我试图解释,发了一条微博:“我没有抄袭,请你们相信我。”
这条微博下面,几分钟内涌入了上千条评论。
“证据呢?空口白牙谁信?”
“戏精本精,还在演?”
“林薇的设计图日期比你早,铁证如山!”
“看她那长相就不是好人,一脸刻薄相!”
甚至有人@了我的母校:“你们学校就培养出这种抄袭货色?”
我的大学校友群也炸了锅,有人为我争辩,但立刻被更多的嘲讽和“实锤”淹没。几个平时就不怎么联系的同学,迅速划清了界限。
“真没想到苏晚是这样的人。”
“知人知面不知心啊。”
孤立无援。众叛亲离。
我关了手机,拔了电话线,拉上窗帘,躲在黑暗里,像一只受伤的野兽。
几天后,我不得不出门购买食物。
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,我撞见了几个邻居大妈,她们看到我,立刻停止了交谈,投来异样和鄙夷的目光,在我背后指指点点。
“就是她,抄袭别人东西,被公司开了,网上都骂疯了。”
“啧啧,看着挺老实一姑娘,怎么干这种事……”
我仓皇结账,逃回家中。
门缝里塞着几张打印的A4纸,上面是我的照片,被打上了红色的“抄袭者”字样。
我靠着门板滑坐到地上,绝望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。
为什么?为什么老实做事的人要承受这样的污蔑?为什么窃取者可以光鲜亮丽地接受赞美?
我不甘心。
就在这时,我的旧手机(我停用了常用的号码)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。
发信人显示是“秦师傅”,公司楼下的打印店老板,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。
“苏小姐,我好像有点东西,你可能需要。”
()
好的,我们继续。
**第二部分**
秦师傅的短信像一根救命稻草,让我几乎停滞的心脏重新剧烈跳动起来。
我立刻用旧手机回了电话,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:“秦师傅,您说的是什么东西?”
电话那头,秦师傅的声音依旧平缓,带着一点打印店特有的机器背景音:“上周四晚上,很晚了,林小姐来我这里打印过一叠设计稿,就是现在网上很火的那个‘星夜’系列。她当时挺急的,说要赶着给总监看。”
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:“然后呢?”
“她打印完就走了,但U盘忘在我机器上了。我第二天清理机器时才发现的。”秦师傅顿了顿,“按理说,我应该直接还给她。但那天晚上我印象挺深,因为她来之前没多久,你刚用我们店里的电脑修改过文件,还跟我抱怨了几句软件卡顿。我无意中瞥见过你的屏幕,也是婚纱设计图,感觉……跟林小姐打印的,很像。”
他继续说:“我多了个心眼,没马上联系她。后来就听说你出事了。我觉得不太对劲,所以联系你试试。”
“U盘里的文件……”我急切地问。
“我看过了。里面有那些效果图,但还有个文件夹,名字是‘苏晚参考’。”秦师傅的声音压低了些,“里面……是你的手稿照片,还有几个文本文件,记录了一些修改意见,看时间戳,是你被指控‘抄袭’之前的日子。”
我的呼吸几乎停止了。林薇不仅偷了我的图,还精心准备了“证据链”,把我的原始手稿当成她的“参考素材”!
“秦师傅,那个U盘,您能帮我保管好吗?这对我太重要了!”我几乎是在哀求。
“东西在我这儿,你放心。我可以把相关文件拷贝一份给你。”秦师傅答应了,“不过苏小姐,光有这些可能还不够,她完全可以说是你参考了她的‘参考’。”
秦师傅的话像一盆冷水浇下。是啊,林薇如此处心积虑,一定会想好各种说辞。
“除非……”秦师傅犹豫了一下,“能找到更直接的证据,证明她是在什么时间、从什么地方拿到这些文件的。”
更直接的证据……我脑子里灵光一闪:公司电脑!公司的电脑有统一的监控和日志系统,虽然个人无法查看,但IT部门肯定有记录!林薇删除我文件的操作,必然留下痕迹!
可是,我已经被辞退,如何接触到公司的IT记录?赵明显然偏袒林薇,绝不会帮我。
我想到了一个人——行政部的李姐。李姐是公司的老员工,为人正直,之前因为公司网络问题帮过我几次,对我这个闷头画图的新人颇有好感。更重要的是,她负责一部分办公资产的管理,或许有办法?
我立刻给李姐发了条微信,措辞谨慎,只说自己离职后想起有些个人文件可能误删了,想问问有没有可能恢复或查看一下记录。
李姐很快回复了,语气带着同情:“小苏啊,你的事我听说了,唉……公司电脑的数据,没有上级批准,IT是不会给个人看的。而且,你的账号权限已经被注销了。”
我的心沉了下去。
但李姐紧接着又发来一条:“不过,你要是真需要,我可以帮你问问IT部的小张,他人不错,就是……你得想个好点的理由,不能说是为了抄袭的事。”
峰回路转!我连忙道谢,绞尽脑汁编了一个关于需要找回“家庭照片”的、听起来合理的请求。
等待李姐回音的时间里,我坐立难安。秦师傅已经把U盘里的文件拷贝到一个新的U盘里,我乔装打扮后,像做贼一样去打印店取了回来。
看着屏幕上属于我的手稿照片,以及林薇建立的“苏晚参考”文件夹,怒火和委屈交织。我必须沉住气。
几天后,李姐带来了好消息。小张偷偷帮她查了日志,确认在我被指抄袭的前一天晚上,确实有来自林薇账号的、对我电脑的远程访问和文件操作记录,包括大量文件的删除和复制操作。小张冒着风险截了几张关键的日志截图。
“小张说,这只能证明她动了你的电脑,不能直接证明她偷图。”李姐提醒我,“而且这事千万不能把他扯进去。”
“我明白,李姐,太谢谢您了!”我感激涕零。这已经是意想不到的突破。
现在,我手里有:
1. 林薇存有我手稿的U盘证据(来自秦师傅)。
2. 林薇远程操作我电脑的日志记录(来自李姐和小张)。
但这些,足够扳倒深受赵明器重、即将代表公司参加大赛的林薇吗?尤其是在她已经抢占先机、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?
我决定先按兵不动,等待更好的时机。林薇此刻风头正劲,我贸然出击,很可能被反咬一口,甚至牵连帮助我的人。
我销声匿迹,仿佛真的被网络暴力击垮,从世界上消失了一般。
网络上关于我的骂声渐渐平息,人们总是善忘的,新的热点取代了旧闻。
而林薇,则踩着我的“尸体”,一步步走向她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“新锐设计大赛”如期举行。凭借我的“星空”系列(现在叫“星夜”),林薇一路过关斩将,杀入了决赛。
决赛前的宣传铺天盖地,林薇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,大谈她的“创作灵感”来源于“对夜晚星空的浪漫想象”,言辞间充满了自信和优越感。她甚至在一些采访中,影射曾经的“风波”,塑造自己战胜逆境、坚持梦想的坚强形象,又收割了一波同情和赞美。
公司公众号更是全力推送,将她捧为“云裳”的未来。
决赛颁奖礼当晚,通过网络直播。我坐在漆黑的房间里,电脑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。
舞台上灯光璀璨,嘉宾云集。林薇穿着昂贵的礼服,妆容精致,站在我的设计作品旁边,笑靥如花。
主持人宣布:“本届新锐设计大赛的金奖得主是——云裳设计,林薇!作品‘星夜’!”
聚光灯打在林薇身上,她捂着嘴,做出惊喜激动的样子,眼眶微红地走上领奖台。
她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,发表获奖感言:
“感谢公司,感谢赵总对我的信任和支持!感谢所有喜欢‘星夜’的朋友!这个奖,证明了一切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!也让我更加坚信,真诚和原创的力量!”
她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。
直播弹幕里,满是“实至名归”、“薇姐好棒”、“打脸那些黑子”的欢呼。
就在这时,我的手机响了,是一个陌生号码,但尾号有点眼熟。我犹豫了一下,接了起来。
“苏晚吗?”一个有些熟悉的女声,带着焦急和犹豫,“我是……孙婷。”
孙婷?我快速搜索记忆,是和林薇同组,但关系似乎一般的另一个设计师。出事时,她保持了沉默。
“有事?”我语气冷淡。
“苏晚,我知道我现在说可能晚了,也你可能不信我……”孙婷语速很快,“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。林薇她……她不止偷了你一个人的东西!”
我心中一动:“什么意思?”
“她之前好几个‘出色’的设计,都是‘借鉴’了别人的创意,有的甚至是直接拿实习生没署名的草稿改的!只是大家敢怒不敢言!她今天能这么对你,明天就能这么对别人!”孙婷的声音带着愤怒,“我……我这里有她之前跟我要创意点子,我没给,她后来那个获奖作品就跟我的想法很像的聊天记录……还有,我听她跟赵总打电话时提过一嘴,好像她电脑里有个习惯,会保存一些……‘参考资料’的原始时间信息,可能是怕自己忘了露馅?”
【付费起点】
孙婷提供的线索至关重要!林薇有个习惯,她会保存“参考资料”的原始信息?这可能是她为了区分不同来源的“素材”,方便她“整合”创作,但这也可能成为她的致命漏洞!如果我能证明,她所谓的“原创”设计里,包含了我创作时间早于她申报时间的核心元素……
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脑中形成。
颁奖礼现场,林薇正享受着鲜花和掌声。主持人问她未来的计划。
她微笑着看向镜头,眼神扫过直播屏幕,仿佛能穿透网络看到我一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:
“未来我会继续坚持原创,用更好的作品回报大家。也希望某些人,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脚踏实地……”
她的话没说完,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在指桑骂槐。
弹幕又是一片“薇姐大气”、“格局”的吹捧。
时机到了。
我深吸一口气,打开电脑,登录了一个我早已准备好、但一直沉寂的微博小号。这个号,我唯一关注的人,是那个爆料我的职场吐槽博主。
然后,我敲下了标题:
【实名举报:新锐设计大赛金奖作品“星夜”,是彻头彻尾的剽窃!】
在正文开始前,我@了大赛官方、云裳设计官方、几家权威设计媒体,以及那个职场吐槽博主。
我知道,这将是一枚炸向深水的炸弹。
()
好的,我们继续第三部分。
**第三部分**
我的手指在键盘上微微颤抖,但内心却异常平静。我将所有情绪压制成冰冷的文字和证据。
博文开头,我直接亮明身份:“我是苏晚,前云裳设计师,因被诬陷抄袭林薇的‘星夜’系列而被辞退。以下,是我为自证清白,也是为揭露真相所出示的证据。”
接着,我以时间线为轴,清晰地陈列铁证:
1. **【第一锤】原始创作记录:** 贴出我个人电脑里,“星空”系列从最早灵感草图到线稿、色稿、细节修改的所有源文件截图,每一个文件都带有清晰的时间戳,最早日期远早于林薇宣称的创作时间。我特意圈出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、贯穿整个系列的核心设计元素首次出现的时间点。
2. **【第二锤】林薇的“参考”文件夹:** 放出从秦师傅那里得到的U盘文件截图,显示林薇电脑中存在名为“苏晚参考”的文件夹,里面是我的手稿照片,以及她记录的对我的设计进行“微调以避免雷同”的笔记文本,笔记时间在我被指控之前。
3. **【第三锤】远程操作铁证:** 贴出经过模糊处理(保护提供者)但关键信息清晰的公司IT日志截图,显示林薇账号在我被指抄袭前夜,远程访问并大量操作(复制、删除)我电脑设计文件的确凿记录。
4. **【第四锤】动机与时间矛盾:** 指出林薇在公开场合描述的“创作灵感”与我的设计笔记高度吻合,但她无法解释其“早期”效果图为何完美规避了我草图中曾存在、后来才修改掉的一些小问题,这恰恰证明她拿到的是我某个特定修改阶段的稿子。
博文最后,我写道:“林薇小姐,你不仅偷走了我的作品,更试图摧毁我的人格。网络并非法外之地,谎言终有被戳穿的一天。我要求大赛组委会和云裳设计立即撤销林薇的奖项和职务,并向我公开道歉。同时,我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林薇法律责任的权利。@林薇 @云裳设计 @新锐设计大赛组委会”
好的,我们继续第二部分。
**第二部分**
秦师傅的短信像一根救命稻草,让我几乎停滞的心脏重新剧烈跳动起来。
我立刻用旧手机回了电话,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:“秦师傅,您说的是什么东西?”
电话那头,秦师傅的声音依旧平缓,带着一点打印店特有的机器背景音:“上周四晚上,很晚了,林小姐来我这里打印过一叠设计稿,就是现在网上很火的那个‘星夜’系列。她当时挺急的,说要赶着给总监看。”
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:“然后呢?”
“她打印完就走了,但U盘忘在我机器上了。我第二天清理机器时才发现的。”秦师傅顿了顿,“按理说,我应该直接还给她。但那天晚上我印象挺深,因为她来之前没多久,你刚用我们店里的电脑修改过文件,还跟我抱怨了几句软件卡顿。我无意中瞥见过你的屏幕,也是婚纱设计图,感觉……跟林小姐打印的,很像。”
他继续说:“我多了个心眼,没马上联系她。后来就听说你出事了。我觉得不太对劲,所以联系你试试。”
“U盘里的文件……”我急切地问。
“我看过了。里面有那些效果图,但还有个文件夹,名字是‘苏晚参考’。”秦师傅的声音压低了些,“里面……是你的手稿照片,还有几个文本文件,记录了一些修改意见,看时间戳,是你被指控‘抄袭’之前的日子。”
我的呼吸几乎停止了。林薇不仅偷了我的图,还精心准备了“证据链”,把我的原始手稿当成她的“参考素材”!
“秦师傅,那个U盘,您能帮我保管好吗?这对我太重要了!”我几乎是在哀求。
“东西在我这儿,你放心。我可以把相关文件拷贝一份给你。”秦师傅答应了,“不过苏小姐,光有这些可能还不够,她完全可以说是你参考了她的‘参考’。”
秦师傅的话像一盆冷水浇下。是啊,林薇如此处心积虑,一定会想好各种说辞。
“除非……”秦师傅犹豫了一下,“能找到更直接的证据,证明她是在什么时间、从什么地方拿到这些文件的。”
更直接的证据……我脑子里灵光一闪:公司电脑!公司的电脑有统一的监控和日志系统,虽然个人无法查看,但IT部门肯定有记录!林薇删除我文件的操作,必然留下痕迹!
可是,我已经被辞退,如何接触到公司的IT记录?赵明显然偏袒林薇,绝不会帮我。
我想到了一个人——行政部的李姐。李姐是公司的老员工,为人正直,之前因为公司网络问题帮过我几次,对我这个闷头画图的新人颇有好感。更重要的是,她负责一部分办公资产的管理,或许有办法?
我立刻给李姐发了条微信,措辞谨慎,只说自己离职后想起有些个人文件可能误删了,想问问有没有可能恢复或查看一下记录。
李姐很快回复了,语气带着同情:“小苏啊,你的事我听说了,唉……公司电脑的数据,没有上级批准,IT是不会给个人看的。而且,你的账号权限已经被注销了。”
我的心沉了下去。
但李姐紧接着又发来一条:“不过,你要是真需要,我可以帮你问问IT部的小张,他人不错,就是……你得想个好点的理由,不能说是为了抄袭的事。”
峰回路转!我连忙道谢,绞尽脑汁编了一个关于需要找回“家庭照片”的、听起来合理的请求。
等待李姐回音的时间里,我坐立难安。秦师傅已经把U盘里的文件拷贝到一个新的U盘里,我乔装打扮后,像做贼一样去打印店取了回来。
看着屏幕上属于我的手稿照片,以及林薇建立的“苏晚参考”文件夹,怒火和委屈交织。我必须沉住气。
几天后,李姐带来了好消息。小张偷偷帮她查了日志,确认在我被指抄袭的前一天晚上,确实有来自林薇账号的、对我电脑的远程访问和文件操作记录,包括大量文件的删除和复制操作。小张冒着风险截了几张关键的日志截图。
“小张说,这只能证明她动了你的电脑,不能直接证明她偷图。”李姐提醒我,“而且这事千万不能把他扯进去。”
“我明白,李姐,太谢谢您了!”我感激涕零。这已经是意想不到的突破。
现在,我手里有:
1. 林薇存有我手稿的U盘证据(来自秦师傅)。
2. 林薇远程操作我电脑的日志记录(来自李姐和小张)。
但这些,足够扳倒深受赵明器重、即将代表公司参加大赛的林薇吗?尤其是在她已经抢占先机、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?
我决定先按兵不动,等待更好的时机。林薇此刻风头正劲,我贸然出击,很可能被反咬一口,甚至牵连帮助我的人。
我销声匿迹,仿佛真的被网络暴力击垮,从世界上消失了一般。
网络上关于我的骂声渐渐平息,人们总是善忘的,新的热点取代了旧闻。
而林薇,则踩着我的“尸体”,一步步走向她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“新锐设计大赛”如期举行。凭借我的“星空”系列(现在叫“星夜”),林薇一路过关斩将,杀入了决赛。
决赛前的宣传铺天盖地,林薇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,大谈她的“创作灵感”来源于“对夜晚星空的浪漫想象”,言辞间充满了自信和优越感。她甚至在一些采访中,影射曾经的“风波”,塑造自己战胜逆境、坚持梦想的坚强形象,又收割了一波同情和赞美。
公司公众号更是全力推送,将她捧为“云裳”的未来。
决赛颁奖礼当晚,通过网络直播。我坐在漆黑的房间里,电脑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。
舞台上灯光璀璨,嘉宾云集。林薇穿着昂贵的礼服,妆容精致,站在我的设计作品旁边,笑靥如花。
主持人宣布:“本届新锐设计大赛的金奖得主是——云裳设计,林薇!作品‘星夜’!”
聚光灯打在林薇身上,她捂着嘴,做出惊喜激动的样子,眼眶微红地走上领奖台。
她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,发表获奖感言:
“感谢公司,感谢赵总对我的信任和支持!感谢所有喜欢‘星夜’的朋友!这个奖,证明了一切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!也让我更加坚信,真诚和原创的力量!”
她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。
直播弹幕里,满是“实至名归”、“薇姐好棒”、“打脸那些黑子”的欢呼。
就在这时,我的手机响了,是一个陌生号码,但尾号有点眼熟。我犹豫了一下,接了起来。
“苏晚吗?”一个有些熟悉的女声,带着焦急和犹豫,“我是……孙婷。”
孙婷?我快速搜索记忆,是和林薇同组,但关系似乎一般的另一个设计师。出事时,她保持了沉默。
“有事?”我语气冷淡。
“苏晚,我知道我现在说可能晚了,也你可能不信我……”孙婷语速很快,“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。林薇她……她不止偷了你一个人的东西!”
我心中一动:“什么意思?”
“她之前好几个‘出色’的设计,都是‘借鉴’了别人的创意,有的甚至是直接拿实习生没署名的草稿改的!只是大家敢怒不敢言!她今天能这么对你,明天就能这么对别人!”孙婷的声音带着愤怒,“我……我这里有她之前跟我要创意点子,我没给,她后来那个获奖作品就跟我的想法很像的聊天记录……还有,我听她跟赵总打电话时提过一嘴,好像她电脑里有个习惯,会保存一些……‘参考资料’的原始时间信息,可能是怕自己忘了露馅?”
【付费起点】
孙婷提供的线索至关重要!林薇有个习惯,她会保存“参考资料”的原始信息?这可能是她为了区分不同来源的“素材”,方便她“整合”创作,但这也可能成为她的致命漏洞!如果我能证明,她所谓的“原创”设计里,包含了我创作时间早于她申报时间的核心元素……
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我脑中形成。
颁奖礼现场,林薇正享受着鲜花和掌声。主持人问她未来的计划。
她微笑着看向镜头,眼神扫过直播屏幕,仿佛能穿透网络看到我一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:
“未来我会继续坚持原创,用更好的作品回报大家。也希望某些人,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脚踏实地……”
她的话没说完,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在指桑骂槐。
弹幕又是一片“薇姐大气”、“格局”的吹捧。
时机到了。
我深吸一口气,打开电脑,登录了一个我早已准备好、但一直沉寂的微博小号。这个号,我唯一关注的人,是那个爆料我的职场吐槽博主。
然后,我敲下了标题:
【实名举报:新锐设计大赛金奖作品“星夜”,是彻头彻尾的剽窃!】
在正文开始前,我@了大赛官方、云裳设计官方、几家权威设计媒体,以及那个职场吐槽博主。
我知道,这将是一枚炸向深水的炸弹。
()好的,这是小说的第三部分。
**第三部分**
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将早已准备好的证据和文字,分批次、有条理地发布出去。我没有选择情绪化的控诉,而是用最冷静、最客观的语气,配上无可辩驳的证据链。
**第一条微博:** 直接放出我个人电脑中“星空”系列全套设计源文件的时间戳截图,最早日期远早于林薇的任何公开宣称。核心设计元素的首次出现时间被重点标出。
**配文:** “这是我的‘星空’,诞生于三个月前。@林薇 @云裳设计 @新锐设计大赛组委会”
这条微博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了涟漪。一开始还有林薇的粉丝在评论区叫嚣“P图谁不会?”,但很快,一些懂行的设计师和网友开始分析时间戳的真实性和专业性。
**第二条微博:** 贴出从秦师傅那里得到的U盘文件截图,清晰显示“林薇的U盘”里存在“苏晚参考”文件夹,内含我的原始手稿照片和她记录修改思路的文本文件。
**配文:** “请问@林薇,如果你的‘星夜’是原创,为何你的U盘里,会存有我的‘参考’手稿和针对性的‘修改笔记’?笔记时间早于你提交作品。”
这条微博直接引爆了舆论。证据太具体,太匪夷所思了。“参考文件夹”这个词迅速成了热搜关键词。之前坚信林薇的网友开始动摇,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。
**第三条微博:** 放出经过模糊处理但关键信息清晰的IT日志截图,证明林薇账号在我被指控前夜,远程访问并操作(复制、删除)了我电脑中的设计文件。
**配文:** “公司系统日志显示,在我被指‘抄袭’的前夜,@林薇 的账号远程访问了我的电脑,进行了大量文件操作。这能否解释,为何我的原始文件会不翼而飞,而她的‘原创’却凭空出现?”
铁证如山!远程操作日志是致命一击,直接将林薇的行为从“借鉴”定性为“窃取”和“破坏”。舆论彻底反转!
**第四条微博(最终锤):** 我贴出了孙婷提供的部分聊天记录截图(隐去孙婷个人信息),显示林薇曾向同事索要创意未果,以及我结合所有证据整理的完整时间线对比图,清晰展示了林薇的“创作”过程是如何与我文件的丢失、她U盘内“参考”文件的出现时间完美吻合的。
**配文:** “谎言编织得再完美,也抵不过时间的铁证。@林薇,你欠我一个道歉,欠所有被蒙蔽的人一个真相。我要求大赛和公司立即撤销奖项,严肃处理此事,并保留一切法律追诉权利。”
四条微博,如同四记重锤,锤锤到肉。发布间隔不过半小时,却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酵。
那个曾经爆料我“抄袭”的职场吐槽博主,几乎是第一时间转发了我的第一条微博,配文:“???惊天反转??” 他的转发让事件热度呈指数级飙升。
直播弹幕的风向瞬间180度大转弯。
“卧槽!反转了!!”
“这TM才是实锤!林薇太恶心了!”
“远程删除人家文件?这是犯罪吧!”
“之前骂苏晚的人出来道歉!”
“@新锐设计大赛组委会 滚出来处理!”
“@云裳设计 你们公司养窃贼?”
颁奖典礼的直播画面突然开始剧烈晃动,镜头刻意避开了舞台中央。但依稀能听到台下传来巨大的喧哗声、质疑声,甚至还有嘘声。主持人的声音变得慌乱,试图控场但无济于事。
画面猛地一切,变成了广告。
但网络上的风暴才刚刚开始。愤怒的网友涌向大赛组委会、云裳公司的官方微博、官网,要求立刻给出说法。林薇的个人微博瞬间沦陷,被骂到关闭了评论功能。
几分钟后,大赛组委会官方微博发布紧急公告:“关注到网上关于本届金奖作品‘星夜’的争议,组委会高度重视,已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,本着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。在调查结果出来前,暂缓颁发相关奖项。”
紧接着,云裳设计的官方微博也发布了措辞严厉的声明:“公司对员工个人品行及职业操守有严格要求。对于网上反映的林薇同志相关问题,公司已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停职处理,并成立内部调查组。如情况属实,将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!”
舞台上的林薇,在直播中断前那短暂的混乱中,脸上的笑容早已僵住,血色褪尽,她试图抓住身边的赵明,但赵明脸色铁青,一把甩开了她的手,快步走向后台,避之如蛇蝎。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上,聚光灯依旧打在她身上,却不再是荣耀,而是公开处刑的炙烤。
我关掉了电脑,不再看后续的闹剧。我知道,我赢了。赢得彻底。
接下来的几天,事件持续发酵。
大赛组委会经过调查,迅速宣布撤销林薇的金奖资格,奖项空缺。云裳公司发布公告,解除与林薇的劳动合同,并对负有管理失察责任的设计总监赵明予以降职处分。
之前转发过吹捧林薇文章、踩过我的同事,纷纷悄悄删除了相关内容,有的甚至试图联系我道歉,但我都没有回应。
曾经网暴过我的网友,有的删评跑路,有的则在我的微博下留言道歉。
几家之前报道过林薇“事迹”的媒体,也发出了更正和致歉声明。
我接到了一个电话,是云裳公司新任的代理总监打来的,语气十分客气。
“苏晚小姐,首先我代表公司,为之前对您造成的巨大伤害和不公待遇,表示最诚挚的歉意。公司经过深刻反省,认识到在事件处理上的严重失误。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回来继续工作,公司愿意为您提供更好的职位和待遇,并尽力弥补您的损失。”
我平静地听完,然后回答:“谢谢您的好意,但我不会回去了。”
那里有太多不愉快的回忆,以及那些关键时刻沉默或落井下石的面孔。
“我理解,尊重您的选择。”对方似乎早有预料,“那么,关于这次事件对您个人名誉和精神造成的损害,公司愿意依法进行经济赔偿,希望能表达我们的歉意。”
这一次,我没有拒绝。这是我应得的补偿。
我又联系了孙婷和之前帮助过我的李姐、小张、秦师傅,郑重地向他们道谢。孙婷告诉我,林薇事件后,公司风气清明了不少,以前敢怒不敢言的现象少了很多。
一个月后,我收到了一家业内顶尖设计工作室“筑梦”的橄榄枝。他们的创始人在关注了整个事件后,欣赏我的才华和韧性,亲自邀请我加入。
在新工作室,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。同事们关注的是我的作品和能力,没有人再提起那场风波。我重新投入到热爱的设计中,感受到了久违的纯粹和快乐。
偶尔,我会从行业八卦里听到林薇的零星消息。她在这个行业里彻底臭名昭著,没有公司敢录用她。据说她尝试转行,但也不太顺利。曾经把她捧上天的那些“朋友”,也早已作鸟兽散。她为自己的贪婪和卑劣,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半年后,我以“筑梦”工作室主设计师的身份,带着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新系列作品,参加了另一个更具权威性的国际设计大赛。
这一次,聚光灯下,我捧着沉甸甸的奖杯,感受着台下真诚的掌声。
我对着话筒,微笑着说:
“感谢所有信任我、支持我的人。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,创作的道路或许会有荆棘,但清白和努力,永远是照亮前路的星。”
我没有提及过去,但所有人都明白。
走下舞台,新同事和朋友们围上来为我庆祝,笑容真挚。
我看着他们,知道那段至暗时刻已经彻底过去。我用自己的坚持和智慧,夺回了属于我的一切,也走出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(全文完)